2024-03-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
中醫(yī)如何調理睡眠

主講人:安徽省銅陵市立醫(yī)院血液透析中心副主任中醫(yī)師   易慶蓮

在現代社會的快節(jié)奏與高壓力下,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睡眠不佳的困境,飽受失眠、多夢、易醒等問題的折磨。在改善睡眠質量方面,中醫(yī)以其扎實的理論和豐富的手段,為患者帶來了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
在中醫(yī)理論中,睡眠與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功能狀態(tài)均有關系。若心陰不足、心火亢盛,就會出現心煩失眠、多夢易醒等癥狀。肝主疏泄,若肝氣郁結、郁而化火,或肝血不足、魂不守舍,也會影響睡眠。脾主運化,為氣血生化之源,若脾胃虛弱,氣血不足,心神失養(yǎng),就會導致失眠。肺主氣,司呼吸,若肺氣不足,或肺失宣降,也可能影響睡眠。腎藏精,主生殖與生長發(fā)育,腎陰腎陽的平衡對于睡眠起著重要作用,腎陰不足、虛火上炎,或腎陽不足、心腎不交,都可能引發(fā)睡眠問題。

基于這些理論,中醫(yī)發(fā)展出了一系列調理睡眠的方法。

1.中藥調理

中醫(yī)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、舌象、脈象等進行辨證論治,精準地開具個性化的中藥方劑。

心脾兩虛型的失眠患者,常見癥狀包括多夢易醒、心悸健忘、神疲食少、面色少華等。中醫(yī)會選用歸脾湯治之,方中的黃芪、人參、白術、炙甘草等能健脾益氣,使氣血生化有源;當歸、龍眼肉能養(yǎng)血補心;茯神、酸棗仁、遠志等可寧心安神,這些藥物協(xié)同作用,可補足心脾氣血,從而恢復心神安寧,改善睡眠。

肝郁化火型的失眠患者往往會出現急躁易怒、頭暈頭脹、目赤口苦、舌紅苔黃等癥狀。中醫(yī)常用龍膽瀉肝湯(丸)治之,藥方中的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等能清瀉肝火;澤瀉、木通、車前子等可清熱利濕,使火熱之邪從小便而出;當歸、生地黃能養(yǎng)血滋陰,以防肝火傷陰;柴胡則疏暢肝氣,諸藥合用能清肝瀉火、滋陰養(yǎng)血、疏暢氣機,使肝火得清,心神得安,睡眠得以改善。

陰虛火旺型的失眠也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情況,患者通常伴有心煩不寐、五心煩熱、耳鳴腰酸、舌紅少苔等表現。黃連阿膠湯是治療此型失眠的經典方劑,方中的黃連、黃芩能清心火,阿膠、芍藥、雞子黃能滋補腎陰和養(yǎng)血安神,諸藥合用能滋陰降火,使心腎相交,睡眠得以恢復。

2.針灸穴位

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,調節(jié)人體的氣血和經絡運行,從而達到安神助眠的目的,常用的穴位有百會、神門、內關、足三里等。

百會穴是百脈之會、百病所主,針灸此穴可以醒腦開竅、寧心安神,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均有一定的療效。神門穴具有寧心安神、清心調氣的功效,針灸此穴有助于快速入睡,睡得更香。內關穴能寧心安神、理氣止痛,對于情志不暢、心脾兩虛等導致的失眠效果較好。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,具有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通經活絡、扶正祛邪等功效,針灸此穴也有助調理睡眠。

3.推拿按摩

作為中醫(yī)傳統(tǒng)外治法,推拿按摩對于調理睡眠同樣具有積極的作用。例如,按摩頭部的印堂、太陽、風池等穴位,可以改善頭部血液循環(huán),舒緩神經,減輕頭痛、頭暈等癥狀,有助于入睡。

4.飲食調理

《黃帝內經》有云,“胃不和則臥不安”。中醫(yī)強調“藥食同源”,認為通過合理的飲食可以調養(yǎng)身體,改善睡眠。首先,睡前應避免進食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油炸食品、咖啡、濃茶等,以免飲食積滯、生火生痰,影響睡眠。其次,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安神作用的食物。百合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,可用于治療虛煩驚悸、失眠多夢等;蓮子能養(yǎng)心益腎,對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有一定的緩解作用;酸棗仁能養(yǎng)肝寧心、安神斂汗,常用于調理虛煩不眠、驚悸多夢、體虛多汗等。

5.調節(jié)情志

中醫(yī)認為,過度焦慮、抑郁、憤怒等不良情緒,會導致肝氣郁結、心神不寧,從而影響睡眠。因此,大家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精神刺激,日??梢酝ㄟ^聽音樂、閱讀、旅游、與朋友聊天等方式來舒緩情緒,減輕壓力。

6.起居有節(jié)

中醫(yī)認為,遵循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自然規(guī)律,有助于調節(jié)睡眠。建議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,保證每天7~8小時的睡眠時間。臥室安靜、舒適、避光,選擇合適的床墊和枕頭,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