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訪專家:北京大學首鋼醫(yī)院神經內科主任醫(yī)師 高 偉
本報記者 郭詩穎
由于全球人口迅速老齡化,在世界范圍內,癡呆癥已上升為人類面臨的最重大挑戰(zhàn)之一。到2050年,癡呆癥患者人數(shù)預計將從2019年的5700萬增加到1.53億,接近原來的三倍。在我國,6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1500萬癡呆患者,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達1000萬。近日,《柳葉刀》“第三版癡呆預防、干預和照護重大報告”(以下簡稱報告)在線發(fā)表,除了上一版就有的12個危險因素,又新增了兩大危險因素——視力受損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俗稱“壞膽固醇”)偏高。報告指出,如果從兒童時期開始控制可改變的危險因素,就能預防或者延遲近一半的癡呆病例發(fā)生。
癡呆癥是一種臨床綜合征,阿爾茨海默病是其最常見的類型。這類疾病以認知功能缺損為核心癥狀,特征是患者在記憶力、語言功能、視空間能力、注意力、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出現(xiàn)障礙。遺憾的是,至今醫(yī)學界仍缺乏有效根治或讓病程逆轉的手段。
報告第二版(2020年更新)曾確定12個癡呆癥危險因素,包括受教育程度較低、聽力受損、高血壓、吸煙、肥胖、抑郁、缺乏身體活動、糖尿病、過度飲酒、創(chuàng)傷性腦損傷、空氣污染和社會孤立,這些因素大約與40%的癡呆病例有關。在此基礎上,基于近年大量研究證據(jù),新版報告指出,視力受損和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會導致癡呆癥的發(fā)生和進展。兩項新增因素約與9%的癡呆病例有關,其中7%可歸因于中年時期(40歲左右)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,2%可歸因于晚年未經治療的視力受損。
北京大學首鋼醫(yī)院神經內科主任醫(yī)師高偉在接受《生命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自《柳葉刀》發(fā)布癡呆癥防治重大報告以來,該報告一直是各國制定癡呆防治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(jù)。“本次更新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,給出了保護大腦和認知的兩個新‘抓手’,也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視預防癡呆癥?!?/p>
視力受損。高偉解釋,視覺和聽覺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、進行認知活動的重要途徑。視力受損會導致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受限,減少對大腦的刺激,還可能引發(fā)社會孤立和心理問題。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,與癡呆癥的發(fā)生密切相關。因此,對于老年人來說,定期進行眼部檢查、及時治療視力問題非常重要。例如,白內障是老年人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,所導致的視力下降可通過白內障手術加以逆轉,有助降低癡呆癥風險。
血脂異常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誘因之一。動脈粥樣硬化會損害血管壁,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,從而增加癡呆癥風險;血脂異常還可能誘導神經炎癥,使神經與神經之間的突觸產生損傷?!叭绻麎哪懝檀汲掷m(xù)處于較高水平,特別是中年人,罹患癡呆癥的風險會相應增加?!备邆ケ硎?,《中國血脂管理指南(2023)》建議,普通健康人群壞膽固醇水平不超過3.4毫摩爾/升;高危人群(如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)應保持在2.6毫摩爾/升以下;曾患急性心梗、腦梗、冠心病等極高危人群,應控制在1.8毫摩爾/升以下。因此,中年人群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包括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限酒等,力求將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圍內;血脂異常者則需在醫(yī)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。
“危險因素越少,癡呆風險越低?!备邆娬{,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延緩癡呆癥的發(fā)生,能極大提高晚年生活質量。報告呼吁,政府和個人要積極應對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癡呆危險因素,并且要認識到癡呆危險因素“早控制、早獲益”“多早都不算早、多晚也不算晚”。此外,《柳葉刀》委員會給出了多項建議以幫助降低癡呆風險:1.預防和治療聽力損失、視力受損和抑郁癥;2.保持認知活躍,活到老學到老;3.在接觸性運動中保護頭部;4.減少血管危險因素(高膽固醇、糖尿病、肥胖、高血壓);5.改善空氣質量;6.提供支持性的社區(qū)環(huán)境,以促進社交。▲